解读:A股仍具“赚钱效应” 资金配置逻辑未变
中国证券报:目前影响市场的利好和利空因素有哪些?从近期走势看,支持岁末行情的逻辑是什么?如何判断明年的市场行情?
余军:影响市场的短期因素主要是投资者情绪,风险偏好维持高位可能是目前A股最重要的支撑。A股投资者情绪在国庆节后明显修复,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9月份投资者悲观情绪的自我调整,看空资金在预期落空后陆续回流。其次,上千家上市公司自7月以来以市场价增持或回购,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第三,美联储加息预期兑现,美元由强势转为调整,对非美元资产的压制有所缓解,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沟通良好与更趋有为,共同化解今年12月乃至2016年的宏观风险,稳定A股投资者预期。
我认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是年末行情的主要逻辑。至于保险资金对上市公司的举牌、周期股的逆袭等,都是风险偏好较为强劲的前提下派生的逻辑。这些逻辑目前还不足以构成市场的投资主线,但是对市场节奏和结构都会有一定冲击。
2016年行情,最重要的变量可能是监管态度。更明确地说,是管理层对股市功能与风险的权衡,至于资金、投资者情绪或者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等,都只是次要因素。一方面,A股对于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功能不可替代、不能削弱,科技创新、并购重组、制度变革等投资逻辑依然成立。另一方面,A股估值偏贵,高风险偏好资金盘踞市场,可能影响A股市场长期稳定。在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目标下,监管层对股票市场的供求、投资者预期的调节可能更加主动,这或许是2016年A股面临的最大变数。
周宁:当前影响市场的利好因素:一是年末处于经济数据、企业财报披露等消息面临空窗期,同时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角度来看,政策面偏暖;二是流动性宽裕下“资产荒”局面依旧,岁末年初着眼于2016年资产布局,场外资金仍有配置优质股权资产的迫切需要。利空因素:一是美元加息背景下人民币依旧存贬值压力,一定程度上压制市场投资风险偏好;二是2016年1月8日减持禁令到期后大小非减持压力对投资者持股信心的冲击,特别是估值偏高的中小市值题材股。
展望2016年,通胀压力较小、流动性相对宽裕的局面有望延续,无风险收益率大概率仍将处在低位或进一步走低,高收益低风险资产日渐稀缺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当前A股市场蓝筹股总体估值较低,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蓝筹仍具有较好配置价值。另一方面,中小市值个股总体估值处于相对高位,个股质地良莠不齐,随着大小非减持常态化以及注册制推进,中小市值题材面临估值下修压力。总体,我们认为2016年行情将呈震荡分化特征。
李立峰:我们倾向于A股仍具备“赚钱效应”,对年内行情依旧持偏乐观观点,市场分歧不在于指数涨跌,而在于市场风格是否会切换,需要提防临近月底市场风格出现短暂切换。
市场趋向价值投资
中国证券报:近期,险资举牌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刺激蓝筹股集体大涨,也引发市场对于“春季大切换”的猜想。市场风格会否发生转换?
余军:经济基本面导致“春季切换”,这种可能性有,但目前仅处于预期阶段。2016年国内宏观政策更加有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可能有上调空间,且原材料价格长期低迷叠加去产能预期,长期冷落的周期性行业自然会受到投资者关注。然而,经济企稳与政策出台的时点都难以预期,何况经济本身还存在波动,这都可能使周期行情颇为震荡,难以出现一面倒的周期复辟行情。创新成长仍在政策风口,众多大市值中概股的回归可能吸引更多关注,成长预期对股价的边际刺激弱化,以及成长个股估值、体量与业绩的不匹配,将使创新成长风格受到考验,板块内的此消彼长较目前将更为明显,进而可能影响成长风格的整体表现。
目前市场资金面比较良好,没有明显的收缩或扩张迹象。风险偏好较高的存量资金还在场内腾挪,增量资金有限,以保险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但持续性较差。
周宁:后续市场风格变化,资产荒局面下资金对优质资产的配置仍是主导行情的主线,资金将寻求市场中真正被低估的品种,包括低估值蓝筹,也包括估值合理但仍有上升空间的优质成长股,未来的市场风格很可能并非以往的蓝筹股集体更强而小市值股票更弱,蓝筹股也会分化,市场可能更趋向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目前资金面情况较为良好,年后需关注大小非减持力度、新股发行节奏以及场外资金流入情况。
李立峰:我认为12月下旬将迎来跨年度行情,低估值蓝筹板块或迎来超额收益。之所以高度重视下旬的风格变动,主要原因在于利空逐步兑现,越近年底,利空信息越少,目前正待落地的是预缴款制度下的最后一轮新股发行,整体发行对市场的资金面影响较小。尽管近期融资存量继续回落,公募基金选择主动性小幅降低仓位,但由于近期新基金募集资金整体小幅回暖,沪股通持续流入,两市呈现净增持局面,解禁压力仍在低位,因此我们认为当前A股资金面整体不改宽松态势。
优质股成资金布局重点
中国证券报:目前有哪些主题或者板块存在结构性机会?哪些行业值得投资者进行布局?又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
余军:从行业主题来看,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一是对应国内居民消费升级或者新兴消费的行业,可能会存在持续的景气,比如旅游、影视、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基因治疗、医疗服务、新兴的智能终端设备等;二是与国家战略与安全需要相对接的行业,比如国防军工、通信、信息安全与环境治理等;三是困境转型与预期改善行业,比如2016年政府推动去产能,可能对钢铁、煤炭形成脉冲式的主题投资机会。政策性主题可能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二胎放开等,这对在线教育、医疗等可能是长期利好。此外,由于以保险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崛起,估值偏低、公司治理良好、所处行业成熟但行业地位较为稳固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市值重估机会。
周宁:从配置策略来看,相对看好业绩预期稳定且股息收益率预期相对较高的品种,这类标的将会是场外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从行业角度来看,金融、医药、供需格局改善较好的中上游领域、商业模式清晰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等都值得关注。风险方面,一是需要关注大小非减持动向、注册制推进节奏,对估值偏高的个股会有压力。二是2016年1季度后期美联储可能进入第二次加息窗口期,市场风险偏好可能会受一定冲击。
李立峰:行业配置上,随着12月下旬的时间窗口来临,我们建议板块配置上适当均衡,具体到行业,我们推荐“券商(创投)、地产、传媒(IP 变现、电竞)、电子(国产芯片化)”;主题方面,我们推荐有事件或政策预期驱动的“迪斯尼、国企改革、无人驾驶、量子通信、教育、核电”等。需要关注的风险,一是年内最后一批新股发行;二是海外市场波动;三是改革的不确定性。虽存在上述风险因素,但我们认为市场整体上行趋势不变。
(责任编辑:yuan4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