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提速,最快或今年夏天推出。央行将寻求掌握宏观审慎监管主导权,目前更倾向于参照英国央行的金融监管架构。
“最快今夏推出”“几个月内见分晓”
中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开始于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一行三会”模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和“谁的孩子谁抱”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
去年股市动荡也让业界关于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呼声高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 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3月25日,腾讯财经称,金融监管机制改革方案已经广泛征求过意见,方案递至中编办。进入到中编办这一环节,“意味着很快就会推出来了”。不过曾广为流传的“一行三会合并”遇到了大多数征求意见人士的反对。
3月22日,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金融监管改革有望在几个月内见分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表示,金融领域将推动全方位监管的改革。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表现出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有做出调整的压力,目前正在研究之中;调整中一个重要考虑是是否有利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执行。
英国央行的金融监管架构?
在具体改革方案方面,尽管“一行三会合并”广为流传,但官员层面的表态则并不倾向于该方案。今日彭博称中国央行倾向于参照英国央行的金融监管架构。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英栺兰银行为核心,下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和审慎监管局(PRA),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同时,单独设立金融行为局(FCA),负责监管金融服务行为,同时与PRA协同迚行微观审慎监管。
央行货政司司长李波2月初也撰文指出,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出发,央行+行为监管局或央行+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是两种较好的选择。英国监管模式为最优选择。
“央行+行为监管局”,即将“三会”的审慎监管职能并入中央银行,同时成立独立的行为监管局的模式,或者“央行+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即由央行负责宏观审慎政策制定、执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三会”合并组建新的监管机构负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以外的微观审慎监管、并成立独立的行为监管局的模式,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兼顾了综合监管和“双峰监管”,也符合国际上“三个统筹”的趋势。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认为,三会不能简单合并,关键问题是金融监管要是功能监管,不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必须由同一个监管当局统一监管。监管的割裂造成市场乱象,所以在考虑监管体制时要有一种逻辑。此外,货币系统应该在一起,即央行和银监会关系应该更为紧密,至于合与否则是另一回事。
李扬称,“我们都很深的参与了讨论,几种方案出来了,正在广泛的征求意见和比较。总的来说要顺应混业经营的潮流对于跨领域的、跨产品的风险,一定是跨原有领域的监管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