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市场传闻称央行当天上午召集五大国有银行开会,着重了解银行委外业务和债券投资的杠杆比例情况,春节后将出台限制委外规模、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等政策。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核实到,央行当天确实与几家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但会议的主要内容并非涉及委外业务,而是摸底了解各家银行在银行间债市投资情况,以及债券杠杆投资情况,并未明确提出相应限制措施。
一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当天召集5家国有大行、5家股份行及城商行座谈,座谈内容主要是摸底银行间债市投资情况,以及听取对各家银行对于银行间市场开户等问题的建议,会上只是让各家银行汇报了委外业务和债券杠杆投资的情况,并无限制委外规模和要求降杠杆,对市场并无实质影响,后续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也较低。
虽然随着去年下半年出现“资产荒”,越来越多的银行将理财资金和自营资金逐渐将部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以追求多元化资产配置和相对较高的收益,但总体委外规模并不大。北京一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余额接近25万亿,但根据估算,委外的规模也就在1.5~2万亿左右,不及总规模的10%。
债券投资的杠杆风险方面,上述资产管理公司高管称,债市杠杆风险总体可控,这是因为自去年以来,随着债市收益率的不断下行,资管计划的收益甚至会低于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资金成本,导致债券的结构化配资规模较小。
“现在债券结构化的委外规模并不如平层产品大,目前主流的债券结构化的配资杠杆是1:4,外加放1倍的场内质押回购。银行优先级资金的成本大概在5%左右,若要保证劣后级不亏钱,整个资管计划的收益率就要至少达到4%,但目前银行间市场的短融、中票的平均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如果投资交易所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虽然收益率有保证,可风险相对较大、期限错配,使得收益和风险不匹配。”该资产管理公司高管称。
此外,一券商投行部人士认为,债市杠杆的隐忧并不集中在场内市场。银行间市场加杠杆相对困难,交易所市场虽可以通过中证登将债券质押回购加杠杆,但由于公司债市场总规模有限,杠杆风险也较为可控。
不过,债市配资虽无“近忧”,但也有“远虑”。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目前债市估值过高,需注意债市杠杆的长期风险。债市杠杆的风险主要是“场外配资炒债”,如果债市收益率上行,则劣后级将不赚反赔,结构化产品将难以续期。一旦大量结构化产品清盘,卖盘将给市场带来沉重压力。
媒体观点>>>
媒体:央行限制银行委外规模传闻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