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网贷平台e租宝涉嫌非法经营被查后,日前,上海一家P2P平台又现兑付危机。澎湃新闻了解到,大批投资者在融业网上购买了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提现资金。据投资者粗略统计,涉及的资金约有7000万元。
近一年来,P2P平台接连陷入兑付危机、跑路倒闭等风波,其行业风险引发社会关注。由于P2P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和监管主体,众多投资者都经历了讨债无门、索赔无路的尴尬窘境。
在此困境下,备受业界期待的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于12月28日正式发布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分析认为,该细则的出台将有效改善目前P2P所面临的监管缺失问题。
投资期已到无法提现
从河北唐山赶到上海的张先生近日寝食难安,他将辛苦打工挣来的12万余元,投入了一家名叫“融业网”的P2P平台做理财,眼看着已经过了产品到期日,但是投资的钱款始终不能提现。
张先生称,他于2015年11月23日在融业网上购买了“租赁宝”产品,该产品预计年化收益8.08%,投资期限30天,总共募集资金100万元。张先生说,自己手上有点闲钱,想趁着过年前多赚点利息,于是在该产品上投资了10万元。
30天过去了,12月23日,张先生在融业网上的账户显示,该笔理财产品自动赎回。当他想要将资金提现转入银行卡时,却发现,系统一直提示“提现中”。“我以前也在这个网上尝试投资过一笔5000元的,到期后提现,当日就到账。但是这次,这笔10万就一直显示‘提现中’,拿不出钱。”张先生说,根据网站规定,3个工作日内,提现的资金可到账,但是直至12月28日,张先生的投资款项始终都在“提现中”。
除了这笔10万元的投资产品已经到期,张先生还有另外两笔各1万元的在融业网的投资将于明年1月中旬到期。他担心,总共12万元的理财资金“说不定都会打了水漂”。
问题产品仍在发售
澎湃新闻记者12月28日在融业网上看到,张先生所投资的这款“租赁宝”的产品仍在发售,项目描述中称“该产品为债权转让类产品,项目企业位于漯河市,急需补充资金进行企业发展,企业为电动汽车电池项目。项目总金额4500万,以价值1亿4千万房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办理他项权证。”
融业网首页上还挂出一张公告称:“近期由于部分别有用心的民营媒体和个人恶意中伤融业网,导致融业网平台用户恐慌,造成及对提现,致使融业网现金周转出现延滞,互联网上相关谣言已对融业网和融业网用户造成不良影响。”
该公告还显示,融业网承诺绝对不会跑路或者清算,将依靠融业控股集团的资金调配,于2016年1月15日前完成兑付。
澎湃新闻记者以投资人张先生的账号,在线联系客服为何迟迟不能对付提现资金,客服人员始终称“以融业网公告为准”。而该网站的400客服热线,始终无人应答。
融业网打出了融业网品牌在央视新闻频道投放广告的宣传文字,并有香港明星蔡少芬为该网站作形象代言。
投资人张先生称,自己正是看到央视上融业网的广告以及明星代言,才让他信任融业网并进行投资,可没想到“这却是一个坑”。“我上网查了一下,全国还有很多和我一样投资了融业网的人都碰到了兑付困难的问题,大家都迫切想要讨回钱款,所以成立了许多的QQ维权群,目前各群的人数达到700多人,但我估计受害者远远不止这个数。”
老板正在想方拉资金
12月28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了融业网上显示的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618号2501室。前台正聚集了一些前来讨钱的投资者,他们来自北京、天津、成都、苏州等各个城市,大约有20人左右,前来向融业网负责人讨要说法。
来自天津的一名女投资者说,她在融业网上投资了50万元,原本12月14日就该到期的资金,一直提现不出来。“融业网曾经说会在12月21日兑付资金,但是21日到了,又承诺明年1月15日对付。”这名投资者非常气愤,认为融业网“始终在撒谎”,给出的兑付期限只为了暂时安抚投资者。
还有前来维权的投资者透露,根据融业网上发售的募集标的,投资者粗略估计,在此次对付危机中,融业网总共无法对付的资金达7000万元。
“我们有人去上海黄浦公安报警,但是警方告诉我们,目前公司没有跑路,我们与融业之间没有签署合同,也无法出具融业收到投资资金的收据或者支付凭证,难以立案。”投资者表示,走投无路,只能赶到上海总部来讨债。
当天,融业网办公室内仍有员工上班,他们大多自称是客服人员和技术人员,并称“老板不在”。被问及投资者的资金为何迟迟不给兑付,这些员工都默不作答。
不过此前,融业公司的一名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因为年末,现在公司正遇到严重兑付问题。许多公司也跟我们一样,客户要求提现我们暂时给不出。”他说,目前的情况是项目遇到逾期,但这种情况在年末很多见,老板正在想方案拉资金,估计在明年1、2月份前会得到解决。
P2P平台监管办法终亮相
其实,在融业网陷入对付危机前,像e租宝、大大集团等一些P2P大平台已经接连陷入倒闭、跑路风波,这让“如何监管P2P”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个新模式,P2P近年在国内发展迅猛。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0月,P2P网贷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为百姓投资和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然而,P2P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平台倒闭、跑路等负面事件却频发。
据国务院法制办12月28日公布的答问,根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共2612家,撮合达成融资余额4000多亿元;而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1100多家,占比将近1/3。
有媒体曾报道称,此前由于P2P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和监管主体,对注册资金、规模和杠杆率没有明确的限制,市场进入和退出门槛较低,因此,一些民间借贷主体,包括典当行、投资公司、财富公司等,甚至是传销公司纷纷将自己包装成P2P 机构,身披互联网金融外衣,造成鱼龙混杂。而最终,也是这些互联网金融“李鬼”引发了各种的负面问题。
在此背景下,千呼万唤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终于开征意见,意味着P2P终于“有人管了”。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12月28日公布的该办法全文及相关答问,涉及P2P监管的部委主要是4个,银监会、公安部、工信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但是,中央仅负责出台行业指导意见,具体管理权责落在了省级金融管理部门头上,P2P将采取备案制的负面清单管理,且并未对注册资本提出要求,只不过P2P平台名称应当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
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细则的出台将有效改善目前P2P所面临的监管缺失的问题。